大文库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章 老家的饭菜与生活奏(第1页)

张小月是1月23到家的。

自己家的节奏是,睡觉到九点十点多,起床,给两个孩子穿衣服洗脸。妈妈已经做好了早饭,且大多数情况她和爸爸已经吃过了。张小月带着2个孩子吃饭基本是第二波干饭人。弟弟弟媳及2个女儿一般是第三波干饭人。大家都吃完早饭,大概要十二点左右。而在上海时哪怕周末,一般9点多孩子们也吃完了早饭,中午11点多就开始午饭了。所以老家的节奏张小月还是稍稍调整才适应。

为了给妈妈减轻做饭负担,回去的第一周,每天中午弟弟带着全家去县城吃饭,爸妈不去,车里也挤不下。吃老家的饸饹、豆腐菜、米线、热干面、水煎包、胡辣汤、砂锅面,几十年的老味道,回家吃的时候,虽然也没有觉得是什么绝对震撼的美味佳肴,但离开家在别的城市时,只要见到胡辣汤店、热干面店等可能和老家味道类似的店,总要进去吃的。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乡情。小时候构筑的味蕾的基本模式,小时候在一个人的概念里食物的基本味道是哪些,这些味道就成为一个人今后走遍世界时品尝其他食物的基本感受逻辑,写在了这个人的生理反应中。张小月会觉得汤面条中放羊油辣椒就是好吃,韭菜米线浇上芝麻酱就是好吃。成年后在南方生活了十几年了,也喜欢了南方的大闸蟹梭子蟹,喜欢了南方的雷笋腌笃鲜。但螃蟹再好吃、腌笃鲜再好吃,也不会看到哪家店有都去试试,去与某种标准味道做个对比了。

大家也一起去吃了老家新开的东北铁锅炖。张小月的大儿子童童吃了好多排骨,小儿子豆豆吃了好多土豆粉丝。而去年暑假张小月特地休年假和一群上海的同龄孩子的好朋友家庭一起去内蒙玩,吃的正宗的东北铁锅炖,也没见到这两个臭小子这么感兴趣。不一样的饭店味道不同或许是主要因素,但现在一大家人天天在一起,不用赶时间,不用做计划,不是在旅行的地方而是在熟悉的老家县城,大家的情绪都很放松,这应该也是大家食欲更好的原因之一吧。张小月想。

在老家的每天都是一家人一起,全是自由时间。虽然本村基本就属于县城郊区了,但是快递还是不送过来的。所以取快递就需要去乡里镇上去取。弟弟和弟媳每次取快递都两个人一起去,偶尔他们的大女儿比豆豆小了3个月同样上小班的美美也会要求跟着去。这让张小月很是羡慕。在上海就别说去楼下丰巢取快递了,哪怕是张小月的孕检,老公也没有陪伴过一次。张小月倒是没有去要求或者怪罪过他什么。事实上就是在上海时,张小月和老公的时间都非常紧张。后来有了孩子后,婆婆主要负责家里,婆婆的时间也是规划的非常紧凑。他们三个都是上了发条的时钟,几点该干啥,周末该干啥,都是很精准的。张小月这种对老家节奏的羡慕,随着在老家时间的每分每秒增长,而逐渐增多。

老家做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最多两三个菜,不会像在上海一样,每顿饭都炒四五个菜。哪顿饭若是吃面条或者大锅菜的话,就更不用炒很多菜。所以妈妈做饭的任务相对来说也不算太过繁重。偶尔她不舒服了要去睡觉,弟媳或者爸爸会作为替补去做饭。她除了买菜做饭及家务,没事干了也会去村里广场上唠唠嗑,去村里小卖部打个麻将。这么比较起来,婆婆在上海的生活要枯燥和辛苦的多。婆婆做饭是没有替补的,因为张小月和老公都不会做饭。倒也不是说他们不学习,工作已经把老公榨干,而工作加上孩子们的学习也已经把张小月榨干,小家庭的这2个成年人及1个老人大家的分工非常明确,哪怕需要替补时也只能凑合着替补。婆婆照顾两个孩子的吃饭起居及家务,在上海的那间租来的不到九十平的房子里。那里没有她熟悉的人,她也不是很健谈很喜欢交朋友的人,唯一的小爱好就是有空了拿出手机看个电视剧。

虽然婆婆是江浙的退休工人有退休养老金,妈妈是河南一个十八线县的农村的农民几乎没养老金;虽然婆婆的儿子大学毕业就进了大厂,兢兢业业了十大几年了,妈妈的儿子即张小月的弟弟混社会混了十多年做生意不顺赔了不少钱还在挣扎;虽然婆婆做事干练思路清晰,妈妈做事情很多时候没有重点。可是经过实际的深入感受,张小月觉得妈妈的生活比婆婆的生活还是幸福了好多。张小月越来越决心回到上海就要劝劝婆婆,家里的菜不要做那么多,家里的地也不要经常去擦,累了就去休息,随意一些。

张小月不光是更加心疼婆婆,也更加心疼老公了。自己妈妈以前经常说家里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让张小月一直有种感觉,就是他们在老家过得很不好。她上次找工作时有2个心仪的offer,一个是国企待遇低工作稳定同事也都很好,一个是私企待遇高行业不稳定,但她考虑到在上海的经济压力大,又考虑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是缺钱的很(万一原生家庭需要钱,而自己没有的话,就很难去帮忙),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去了年包高的公司。张小月在工作中需要投入很多精力,而孩子们的学习也需要管,两方面让张小月每天都是发条的钟,紧绷神经。所以工作+孩子教育占据了她所有的精力。没有时间分配出来关心自己,更没有时间分配出来去关心老公。甚至她也会去抱怨和要求老公工作再忙也要关心孩子。而老公虽然生活能力差,从来不做家务,对孩子的管教也是简单粗暴的批评再批评,可是他确实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和管教孩子。他在那家私企大厂中的一个部门一干就是十几年,兢兢业业。从不懈怠。现在将近四十,正是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危机年龄。就连张小月这回来过年,和自己一大家人如此放松的时候,老公也是趁没有孩子们的羁绊,在工作,晚上在加班。

回到老家的第一周,张小月越来越可怜上海的婆婆和老公。她自己在上海不管是开心还是不开心,遇到了多少难题,她都在努力想办法。可是婆婆和老公的辛苦,她若是回去了没有什么多余精力,也就不能帮他们减轻什么。或许能做的只是在婆婆为孩子们焦虑时,去劝慰她,去付出时间帮助孩子们解决婆婆认为的问题。或许能做的只是回去了自己也努力赚钱尽早把房贷还完,减少房贷给老公带来的心理压力。或许能做的是回去了对婆婆和老公更加有耐心一些,或许她再也不忍心对老公发脾气了吧,但尽量对老公多一些体谅也只是她的决心而已,毕竟她和老公2个人对彼此都有较多的让对方无语的地方...

张小月是1月23到家的。

自己家的节奏是,睡觉到九点十点多,起床,给两个孩子穿衣服洗脸。妈妈已经做好了早饭,且大多数情况她和爸爸已经吃过了。张小月带着2个孩子吃饭基本是第二波干饭人。弟弟弟媳及2个女儿一般是第三波干饭人。大家都吃完早饭,大概要十二点左右。而在上海时哪怕周末,一般9点多孩子们也吃完了早饭,中午11点多就开始午饭了。所以老家的节奏张小月还是稍稍调整才适应。

为了给妈妈减轻做饭负担,回去的第一周,每天中午弟弟带着全家去县城吃饭,爸妈不去,车里也挤不下。吃老家的饸饹、豆腐菜、米线、热干面、水煎包、胡辣汤、砂锅面,几十年的老味道,回家吃的时候,虽然也没有觉得是什么绝对震撼的美味佳肴,但离开家在别的城市时,只要见到胡辣汤店、热干面店等可能和老家味道类似的店,总要进去吃的。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乡情。小时候构筑的味蕾的基本模式,小时候在一个人的概念里食物的基本味道是哪些,这些味道就成为一个人今后走遍世界时品尝其他食物的基本感受逻辑,写在了这个人的生理反应中。张小月会觉得汤面条中放羊油辣椒就是好吃,韭菜米线浇上芝麻酱就是好吃。成年后在南方生活了十几年了,也喜欢了南方的大闸蟹梭子蟹,喜欢了南方的雷笋腌笃鲜。但螃蟹再好吃、腌笃鲜再好吃,也不会看到哪家店有都去试试,去与某种标准味道做个对比了。

大家也一起去吃了老家新开的东北铁锅炖。张小月的大儿子童童吃了好多排骨,小儿子豆豆吃了好多土豆粉丝。而去年暑假张小月特地休年假和一群上海的同龄孩子的好朋友家庭一起去内蒙玩,吃的正宗的东北铁锅炖,也没见到这两个臭小子这么感兴趣。不一样的饭店味道不同或许是主要因素,但现在一大家人天天在一起,不用赶时间,不用做计划,不是在旅行的地方而是在熟悉的老家县城,大家的情绪都很放松,这应该也是大家食欲更好的原因之一吧。张小月想。

在老家的每天都是一家人一起,全是自由时间。虽然本村基本就属于县城郊区了,但是快递还是不送过来的。所以取快递就需要去乡里镇上去取。弟弟和弟媳每次取快递都两个人一起去,偶尔他们的大女儿比豆豆小了3个月同样上小班的美美也会要求跟着去。这让张小月很是羡慕。在上海就别说去楼下丰巢取快递了,哪怕是张小月的孕检,老公也没有陪伴过一次。张小月倒是没有去要求或者怪罪过他什么。事实上就是在上海时,张小月和老公的时间都非常紧张。后来有了孩子后,婆婆主要负责家里,婆婆的时间也是规划的非常紧凑。他们三个都是上了发条的时钟,几点该干啥,周末该干啥,都是很精准的。张小月这种对老家节奏的羡慕,随着在老家时间的每分每秒增长,而逐渐增多。

老家做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最多两三个菜,不会像在上海一样,每顿饭都炒四五个菜。哪顿饭若是吃面条或者大锅菜的话,就更不用炒很多菜。所以妈妈做饭的任务相对来说也不算太过繁重。偶尔她不舒服了要去睡觉,弟媳或者爸爸会作为替补去做饭。她除了买菜做饭及家务,没事干了也会去村里广场上唠唠嗑,去村里小卖部打个麻将。这么比较起来,婆婆在上海的生活要枯燥和辛苦的多。婆婆做饭是没有替补的,因为张小月和老公都不会做饭。倒也不是说他们不学习,工作已经把老公榨干,而工作加上孩子们的学习也已经把张小月榨干,小家庭的这2个成年人及1个老人大家的分工非常明确,哪怕需要替补时也只能凑合着替补。婆婆照顾两个孩子的吃饭起居及家务,在上海的那间租来的不到九十平的房子里。那里没有她熟悉的人,她也不是很健谈很喜欢交朋友的人,唯一的小爱好就是有空了拿出手机看个电视剧。

虽然婆婆是江浙的退休工人有退休养老金,妈妈是河南一个十八线县的农村的农民几乎没养老金;虽然婆婆的儿子大学毕业就进了大厂,兢兢业业了十大几年了,妈妈的儿子即张小月的弟弟混社会混了十多年做生意不顺赔了不少钱还在挣扎;虽然婆婆做事干练思路清晰,妈妈做事情很多时候没有重点。可是经过实际的深入感受,张小月觉得妈妈的生活比婆婆的生活还是幸福了好多。张小月越来越决心回到上海就要劝劝婆婆,家里的菜不要做那么多,家里的地也不要经常去擦,累了就去休息,随意一些。

张小月不光是更加心疼婆婆,也更加心疼老公了。自己妈妈以前经常说家里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让张小月一直有种感觉,就是他们在老家过得很不好。她上次找工作时有2个心仪的offer,一个是国企待遇低工作稳定同事也都很好,一个是私企待遇高行业不稳定,但她考虑到在上海的经济压力大,又考虑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是缺钱的很(万一原生家庭需要钱,而自己没有的话,就很难去帮忙),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去了年包高的公司。张小月在工作中需要投入很多精力,而孩子们的学习也需要管,两方面让张小月每天都是发条的钟,紧绷神经。所以工作+孩子教育占据了她所有的精力。没有时间分配出来关心自己,更没有时间分配出来去关心老公。甚至她也会去抱怨和要求老公工作再忙也要关心孩子。而老公虽然生活能力差,从来不做家务,对孩子的管教也是简单粗暴的批评再批评,可是他确实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和管教孩子。他在那家私企大厂中的一个部门一干就是十几年,兢兢业业。从不懈怠。现在将近四十,正是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危机年龄。就连张小月这回来过年,和自己一大家人如此放松的时候,老公也是趁没有孩子们的羁绊,在工作,晚上在加班。

回到老家的第一周,张小月越来越可怜上海的婆婆和老公。她自己在上海不管是开心还是不开心,遇到了多少难题,她都在努力想办法。可是婆婆和老公的辛苦,她若是回去了没有什么多余精力,也就不能帮他们减轻什么。或许能做的只是在婆婆为孩子们焦虑时,去劝慰她,去付出时间帮助孩子们解决婆婆认为的问题。或许能做的只是回去了自己也努力赚钱尽早把房贷还完,减少房贷给老公带来的心理压力。或许能做的是回去了对婆婆和老公更加有耐心一些,或许她再也不忍心对老公发脾气了吧,但尽量对老公多一些体谅也只是她的决心而已,毕竟她和老公2个人对彼此都有较多的让对方无语的地方...

爆囧萌妃:王爷别急嘛  西游蛇妖传 同人 2012年的李白  给这落后世界来一点小小幕后震撼  徒手摘仙  斗罗之穿越我是霍雨浩的妹妹  晚叫老公  人族复兴:从天道功德开始  魔女无忧  [综漫] 柯学的格瓦斯  客串冤家  穿书死遁后,病态剑尊囚禁我  龙太子他拒绝嫁人  极限法师  杠上绝版老公  鬼王狼君 救了豆腐救错郎  道皇神诀  火影之幽灵物语  执魔  从火影开始等价交换  再见亦是爱人  

热门小说推荐
绝世神针

绝世神针

他是学生是老师是医生更是深藏不露的贴身保镖。QQ群583880154...

非凡人生(娇艳人生)

非凡人生(娇艳人生)

非凡人生凌轩是这个都市的主角,他身上发生的一切,应该是男人们都渴望得到的。他的经历,就是一个个娇艳美女组合而成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非凡人生绝非一般的人生故事,娇艳人生,不走寻常路。非凡人生延续面包作品的一贯风格,更清新,更自然,更现代!总结只有一句YY,只有YY,男人的YY,最尽情的YY!...

1号新妻:老公,宠上瘾!

1号新妻:老公,宠上瘾!

被继母逼迫,她走投无路,和神秘富豪签定协议嫁进豪门。婚后三年,富豪老公把她宠上天。只除了没有生下继承人。豪华别墅里,裴七七气愤地将报纸砸在男人身上这上面说我是不下蛋的母鸡,唐煜,明明就是你的问题。男人放下报纸,一本正经地赞同小妻子的话怎么能乱写呢,你分明属猪!唐!煜!她气得跳脚!男人轻笑有没有孩...

上门狂婿

上门狂婿

被丈母娘为难,被女神老婆嫌弃!都说我是一无是处的上门女婿!突然,家族电话通知我继承亿万家财,其实我是一个级富二代...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天美地艳男人是山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群芳谱(全本)

群芳谱(全本)

群芳谱ltBRgt乖巧婉约的可爱妹子,美丽柔顺的魔门公主ltBRgt骄蛮倔强的异族天骄,心比天高的武林玉女ltBRgt她们最后都属于谁呢?ltBRgt且看年少英俊的少将军,流落江湖的一番奇遇。ltBRgt本书原名玉笛白马。ltfontgt...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