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封面中国 第四章(9)
在上海主编《密勒氏评论报》的鲍威尔,曾和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一起去采访过冯玉祥,他讲述过这样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
《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自我介绍一番后,说:“冯将军,你长得真高大!”身高6英尺,肩阔腰圆的冯玉祥答道:“是的。你要是砍下我的头,顶在你的头上,那么我俩就一样高了。”这位记者听了这话后,吓得几天睡不着觉。(《鲍威尔对华回忆录》,第90页)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另外一位在20年代多次采访过冯玉祥的外国记者。她第一次见到冯玉祥是在1925年冬天。在大雪纷飞的冬日,斯特朗乘坐火车,在寒冷中往北京西北方向走了两天,抵达位于内蒙古沙漠中的冯玉祥的军营。她说她是慕名而来,见到的是一个表情冷漠、高大健壮的人。两年后,斯特朗1927年4月再次来到中国,并随武汉政府代表团前往郑州,她又见到了冯玉祥:
冯玉祥本人在我们到达之后才来郑州,这也许是偶然的,也许是他出于对自己应有的威望的考虑。这后一种做法外国人难以理解。这样,他在车站受到了赴会的所有显赫人物的欢迎,而他们自己则只受到冯玉祥部下的欢迎。他故作俭朴地从一节货车上下来,他的发言人告诉我,他坐货车是“因为我的士兵兄弟也坐货车”。很久以后我才听说,冯玉祥在郑州的前一站才上了那节货车,在这以前他一直坐在同一列火车的一节舒适的私人包厢里。冯玉祥的俭朴,是故作的姿态,但比单纯的姿态更具深意:这是个有用的军事策略。他在郑州执行这样一条纪律:禁止举行任何每盘菜价值一元以上的宴会。这样就防止了中国官员通常在宴会上浪费时间和钱财的现象。用俭朴的名声来节省开支总比被说成吝啬要好听些。(《千千万万中国人》,第72页)
冯玉祥也回忆过自己抵达郑州的情景:
车到郑州,站上人山人海,有许多军队与人民团体,汪精卫……等先生亦都亲来欢迎。这情形出乎我的意外,觉得实在愧不敢当。我背着把雨伞,穿着一身棉布褂裤,束一根腰带,下车一一握手。(《我的生活》,第557页)
或真,或假,“基督将军”就是以这样的姿态吸引着世人目光。
斯特朗说,冯玉祥离开最后一次会议时,由他的外事代表把他对斯特朗书面问题的答复转给了她。他宣称对武汉政府和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绝对忠诚,还宣布他的部队将要改组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一个组成部分。斯特朗写道:“带着客客气气得来的胜利,火车向南驶去。我们这些旁观者以为联合成功了。”然而,几天之后,冯玉祥赶到了徐州,与那里的蒋介石也举行了会谈。最终,他选择了与蒋介石的合作。
冯玉祥转瞬之间的突变,令人诧异。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有过一次突变。身为直系主将之一的冯玉祥,反戈一击,转而与奉系联手,出奇兵攻占北京。先把曹锟软禁,复从背后进攻直系主帅吴佩孚,这被看作是冯玉祥一生中最大的一次突变。而现在,1927年,一周之内,在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之间,冯玉祥的态度又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再次令世人瞠目结舌。
于是,在讲述冯玉祥的“优点”的同时,《时代》还以“叛徒的过去”这样一个小标题,用更多的笔墨报道冯玉祥“叛变”的故事,以及不同人的种种议论:
尽管几乎所有当代中国的记者、历史记载都把冯描述为“叛徒”,但直到上周,基督元帅的朋友一直对这一说法感到气愤。传教士们有充分理由得出与记者们完全相反的结论,在这一点上,山东齐鲁大学的迈纳(Miner)小姐的说法最有代表性。她上周写道:“人们指责冯元帅‘抛弃’或‘背叛’高官、盟友等与之相关的事件,我对之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冯因他的‘背叛’不得人心,但与那些没有远见和勇气这样做的人相比,他并不丢脸。”
如此富有逻辑和奥妙哲理的看法无人能反驳。具有眼光背叛上司并将之打败,令其脸面尽失,这样的人不会获得普遍敬重,冯玉祥自然难逃此命。
封面中国 第四章(10)
具体来说,1924年10月,冯玉祥是坐镇北京的“儒将”吴佩孚元帅手下的一位将军。大军阀张作霖从满洲前来与吴交战。基督将军受到其上司吴佩孚的绝对信任,吴开赴前线与张交战,冯则指挥吴的另外三分之一的部队。接着发生的事情,由华盛顿大学的高恩(Herbert H。 Gowan)教授如实地记录下来:“(当冯率军)离开北京时,请他的美国牧师、时任北京青年会干事长的盖利(Robert Gailey)为之祈祷,希望尽快打败张……10月22日,发生了吴的‘基督将军’的背叛事件,他放弃他驻守的热河要道,回到北京,强迫曹总统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并从后面攻打吴。”(《时代》,1928年7月2日)
冯玉祥与苏联时而密切、时而疏远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话题,《时代》报道认为他并不是真正依靠苏联的人:
指责冯玉祥是“赤色分子”或者是一个“布尔什维克”,明显很可笑。私人财产、上帝和三位一体的神圣性是他的牢固基石,他如一个古铜色的大人物挺立其上。不过,苏联政府发现,资助冯玉祥是有必要的。他在1926年访问莫斯科。1927年,在得到驻华使团的允许下,苏联驻北京的使馆被冲击,从中发现了一批文件,证明他从莫斯科那里得到了27350545发子弹、27970支步枪、10000颗手榴弹、11436发炮弹、640颗化学弹、3架飞机——冯的朋友说这些文件是伪造的。国民党政府也曾得到过苏维埃俄国的财政援助,但该政权目前的现任领导人已与莫斯科决裂;有迹象表明,他们以及这位最强者,一起开始与列强建立一种似乎很纯粹的友好关系
——因为在中国,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人选。(《时代》,1928年7月2日)
所有这些,都是过去的故事。新的历史在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张作霖去世、张学良主政东北之后掀开了。人们自然对拥有重兵的冯玉祥有了新的观察和新的期待。只是,期待的同时,仍有人根据他以往的举动而怀疑他的真诚,甚至认为他还会改变支持蒋介石的立场。下面这段话,的确耐人寻味:
“但是,”冯的敌人特别强调地说——他的敌人有很多,白人、黄种人都有——“但是,大家都知道,冯过去早就以各种不同的名义占领过这些城市……冯是个叛徒,一个犹大!不错,传教士们喜欢他。他是他们唯一相信的中国军阀。但是,还是注意盯住他吧!他从莫斯科得到军火,有2700万发子弹。他也会抛弃国民党,把北京变成自己的。”
上周,这位最强者似乎高兴地去掉了自己身上背着的“叛徒”这一烙印。有报道称,他完全与新政权融为一体了。并称,他和国民党的总司令蒋介石有可能短期访问北京,在那里参加庆典活动,庆祝整个中国在民族主义口号下得到了统一。(《时代》,1928年7月2日)
某些人的质疑和担忧,不到一年果然成了现实。1929年5月;冯玉祥宣布反蒋,“叛变”了与之曾有“金兰之交”的蒋介石;10月10日,蒋、冯战争爆发;1930年4月,冯玉祥在失败后再度与阎锡山联手,中原大战由此开始。过去的传言,再次成为现实的故事。
五盟友间,起承转合
昔日盟友,转眼间剑拔弩张。硝烟弥漫中,阎锡山成了1930年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另一位主角。
1930年5月19日,《时代》选择阎锡山为封面人物。20天前的4月29日,阎锡山、冯玉祥分别向晋军和西北军下达了向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军队开始总攻击的命令。1928年坐在一起的三巨头——蒋、冯、阎,在经过两年的讨价还价、不和、摩擦之后,终于爆发了中原大战。据史书称,此次大战历时7个月,双方投入兵力110多万,战争波及20余省,死伤官兵30余万。
《时代》报道了当时战况:
大规模但又不猛烈的战斗,上周在北平与南京两个对立的首都之间的居中地带的东西向前线展开。这一战线基本在陇海铁路沿线。
阎元帅从他的前线指挥部致电北平,称他的部队大获全胜,歼灭敌军10000人,俘虏15000人,并迅速向南京推进——一种鼓舞士气的夸张。
青春的死胡同 穿越千年之倾君 恐龙大军在异界 残肢令 叶泛霜影暮色沉 野叟曝言 红粉干戈 果真不是灰姑娘 鲜卑帝国 十七史百将传 让我陪你一起北漂 三国之生化狂人 云宗剑门 狐戏红尘前传 英雄联盟之召唤系统 娱乐圈之太子驾到 渡劫专家的后现代生活 俺是 一个贼 纳兰风 今古传奇·武侠:鬼缠铃
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一个被最有钱的女人领养的孤儿可是自卑彷徨的他却喜欢上了跟自己身份截然不同的人。可惜他却在跟最有钱的女董事长发生不能说的秘密之后一切都变了。各色各样的大小美人纷扰而至,围绕在他的身边!成熟美艳,清纯可爱,性感妩媚,柔情万千最后的最后,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那多少美人美妇的陪伴之下,在这一片弱肉强食的世界之中创下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军少娇宠未来大小姐由作者绵绵妙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军少娇宠未来大小姐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流氓少爷实际上就是流氓少爷尘世游只不过作者名字不同,但至尊包不同和至尊风流就是同一个人,流氓少爷已经完本了,但两本书基本是一样的,只是章节数字不同而以。所以就同时把两书的章节数字标出此书记录S省富家少爷夏丰银玩转都市,风流逍遥的过程,全书以YY为主,以使读者浴血沸腾为目标,那些自命清高者可以不看!没有最淫荡,只有更淫荡!要想成淫才,快到此处来...
龙血部队兵王狂龙因违反规定,被迫回到中海。本想低调做人,却偶遇美女总裁让自己睡了她,哪知道被卷入一场莫名的争斗,成为了她的贴身保镖。叶轻狂从此龙入花海,身边美女如云,但也麻烦不断读者群527212401...
群芳谱ltBRgt乖巧婉约的可爱妹子,美丽柔顺的魔门公主ltBRgt骄蛮倔强的异族天骄,心比天高的武林玉女ltBRgt她们最后都属于谁呢?ltBRgt且看年少英俊的少将军,流落江湖的一番奇遇。ltBRgt本书原名玉笛白马。ltfontgt...
药不成丹只是毒,人不成神终成灰。天道有缺,人间不平,红尘世外,魍魉横行哀尔良善,怒尔不争规则之外,吾来执行。布武天下,屠尽不平手中有刀,心中有情怀中美人,刀下奸雄冷眼红尘,无憾今生。惊天智谋,踏破国仇家恨铁骨柔肠,演绎爱恨情仇绝世神功,屠尽人间不平丹心碧血,谱写兄弟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