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库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五讲(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四页,“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佛教的修学,把生命的因缘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杂染的因缘,第二个是清净的因缘。杂染因缘的相貌,简单地讲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一个人会产生痛苦,第一个步骤,他一定会先起烦恼。我们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产生贪瞋的烦恼。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控制得住,烦恼的下一个步骤就是造业。一旦造了业,就一定要受果报了,受痛苦的果报。这就是我们杂染痛苦缘起的因缘。另外一个因缘是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就是我们刚开始这一念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产生般若的观照,慢慢地从因缘当中成就解脱,最后成就广大的清净法身。所以我们的生命有两种情况会出现,一种是杂染的因缘,一种是清净的因缘。我们现在是安住于一个杂染的因缘,那么我们现在学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这个杂染的因缘转换成清净的因缘,就是从烦恼障、业障、报障,转成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我们其实就做这个工作。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倓虚老和尚结合本经的开示,说有三个方法,三个次第:第一个你要不迷,第二个是不取,第三个是不动。我们面对因缘的时候,首先你要生起观照的智慧。当然,这个观照不是向外,是向内观照,观照你的起心动念,所谓“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我们受外境的刺激产生的妄想是生灭的,它的本性是空的。不要跟着我们的感觉走,不要跟着我们一时的想法走。“知真本有”是说,我们的真如本性产生一种菩提的愿望,那个是我们可以去随顺的。所以我们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只是一时的感觉,什么是恒久的愿望。你要把心中的真妄很清楚的地区分出来,然后产生不取,最后不动。所以我们在佛法当中,修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动,不要乱动。我们讲一句实在话,我们今天不修行便罢,只要你开始在心地上用功,你就会感觉:一个人乱动是很危险的。从我自己的生命经验来说,我看到太多的人在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因为一念的差错、一念的乱动,前功尽弃。《楞严经》后面会讲到,你真的不要乱动。《楞严经》的基本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你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整个真妄的交攻过程当中,你的身心世界乱动,对你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魔境会干扰你的。外在的冤亲债主——当然我们现在还没办法惊动魔王——你的冤亲债主会干扰你,会给你一些错误的讯息;你内心的烦恼会反弹,你要调伏它,它也要调伏你。那么你这个时候内外交攻。怎么办呢?不要乱动!所以我们在整个修学当中,先求不变,再求随缘。你一动,可能就前功尽弃了。问题是我们要怎么不动呢?你就是要先不取。怎么能够不取呢?首先,不迷。你要很清楚什么是真妄。所以你看佛陀花了三卷半的篇幅,来作心理的建设。尽管现在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二十五圆通的真实的止观的修学,但是你必须先把不迷的基础打好,就是很清楚地分别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妄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八个字,我们可能要去学将近一年的时间,要花一年的时间学这个道理。那对以后的整个心念的止观,会打好比较坚固的基础。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分三:子一、请问。子二、说示。子三、领悟。好,我们看第三段,约观河显见性无迁。这一科是“十番显见”的第三科。我们对标题作简单的说明。这个重点在“观河”,就是观察恒河的水。其中有两个内涵:一个是能观的见性;第二个是所观的恒河,即所观之境。佛陀通过我们观察恒河的因缘,来借事显理。从观察恒河的事相,去开显我们不生不灭的本性,就是约着观河来显现见性是没有迁变的。这当中有三段:第一段“请问”,第二段“说示”,第三段“领悟”。子一、请问。分二:丑一、阿难密请。丑二、匿王显问。我们看第一个,“请问”。“请问”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是阿难的密请;第二段是匿王的显问。丑一、阿难密请【第十五讲图一】阿难的密请是说,阿难尊者在这段并没有正式地开口来请法,他是用一种合掌礼佛的方式来秘密地、间接地启请。我们看经文的第一段: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这一段是衔接前面的文,说是阿难尊者跟与会的大众听到佛陀开示“客尘、主空”的道理——我们内心当中有所谓的“主人”,即无量劫来我们对于无上菩提的这种上求下化的愿望,这是我们不变的;第二个是“客人”,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时的感觉、一时的想法。把主客的内涵区分出来。阿难尊者听到佛陀有关主客的这种生灭不生灭的教诲,他产生一种“身心泰然”的感觉。这个泰然就是舒适安乐的意思,非常的舒适安乐。,!这一段我们加一个解释。蕅益大师在这一段说,为什么阿难尊者听到这个道理会舒适安乐呢?我们知道阿难尊者在前面“七处破妄”的时候,把整个我们这一念心可以说是破到“觅心了不可得”。阿难尊者当时的心情非常的惊怖,因为他产生了一种断灭的思想。经过“十番显见”的前面两科,发明见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时候他找到永恒生命的一个依止处。你看那些禅师开悟以后会说,我终于找到生命的落脚处了。就是生命的变化当中,他有一个依止处。阿难尊者的心情也是这样,他找到一个心中的落脚处,所以他感到舒适安乐。我们再看第二段: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刚刚的“身心泰然”,是讲他现在的状态。这一段是他对过去的回忆。忆念过去无始劫来,忘失了自己的真如本性,一直跟着心中的缘尘分别影事。其实这个就是妄想。那么妄想为什么分成缘尘、分别、影事这三段呢?首先我们看缘尘。妄想的生起是由六尘引生的,就是攀缘六尘,一定首先有一个所观境。第二,有一个能分别的心,我们对六尘产生分别的功能。这个分别的心跟所缘的境,心境和合的时候产生一个影像。比如说今天我这个心去接触这个花的时候,我产生一种分别:这个花很漂亮。“这个花很漂亮”就是一个影像。这是一个印象,这就是我一个想法。我每一次起这个想法的时候,这个想法就会产生引导的作用:诶,这个花很漂亮。其实我们就活在心境和合产生的一种影像之中。而这个影像,如果我们不加以破斥,时间久了,对我们就会产生一定的牵动作用。所以你看,我们的生命累积了很多很多的影像,有正面的影像,有负面的影像。这个都是所谓的妄想。我们会从过去的经验、过去的影像当中,来产生行动。这个就是由缘尘产生分别,由分别产生影像。这是阿难尊者对过去的回忆。我们再看第三段: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那么现在终于能够开悟了。这个开悟,从本经来说就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知道妄想是生灭的,是空寂的,是没有真实体性的;而我们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是本来具足,是经常存在的。这种情况就像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孩,遇到了慈悲的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依止的心情。这个时候,他一方面合掌礼佛,表示对佛陀的感恩,一方面他心中希望如来能够进一步地开显身心当中的真实跟虚妄,所谓生灭跟不生灭,这两种差别的体性。对这段经文,蕅益大师如是说:阿难尊者从前面两番的开示,已经领悟到了我们真如本性的存在,但是并没有很深刻,所以他这个时候希望能够进一步地启请。而这一段的启请,阿难尊者并没有开口,他只是心中的一种愿望,这叫作“密请”。这样的启请其实是阿难尊者最后的启请。他整个启请,可以说是贯通整个前三卷《楞严经》的后半段。从此处到第三卷末的经文,都是因为这样的密请才有佛陀的开示。这是阿难尊者听完了“十番显见”的前面两科,显出见性后的一个情况。丑二、匿王显问【第十五讲图二】我们再看波斯匿王的反应。波斯匿王的显问,是直接用开口的方式来请问的。我们看经文: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在听过前面两番的开显见性以后,波斯匿王的反应相当的强烈。所以这个时候在法会当中,波斯匿王就站起来。阿难尊者当时并没有开口,波斯匿王开口了。他白告佛陀说:我过去还没有亲近佛陀、还没有听闻佛法之前,曾经亲近过外道。这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两种大外道:一个是迦旃延,一个是毗罗胝子。迦旃延跟毗罗胝子这两个外道,是整个印度当时外道六师中的其中两师。印度外道基本的思想有六种,就是六种师。这六师当中,每一个师都有十五个弟子,所以就有九十个外道。再加上他们的师父——六师,就构成了九十六种外道。九十六种外道,其实就是六种思想。迦旃延这个外道的思想认为:生命由大梵天所创造。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死了以后,还要回到大梵天去。所以你在整个过程当中,造善也不会创造安乐的果报,造恶也不可能创造痛苦的果报。我们的生命只要做一件事,就是皈依大梵天,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可以。这是迦旃延的思想,大梵天的思想。毗罗胝子,我们一般叫自然外道。他认为生命就是一个偶然。这个生命就像一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有时候往东边飘,有时候往西边飘。所以生命的快乐跟痛苦,只是一个偶然。你为什么会有痛苦?你为什么会快乐?这是完全没有因缘的。你的运气不好,所以你痛若;你运气比较好,所以你快乐。这种思想,也是拨无因果。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迦旃延跟毗罗胝子,他们的思想论点不完全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属于断灭的外道。他们的思想的共同点是“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意思是,当一个人死亡以后,就不可能再有生命现象;你只能够活一次,你的生命只有这么一次。你死了以后,就叫作涅盘。涅盘不必修,只要死了以后,这个不生不灭的涅盘就自然出现。这个观念的问题点在于:此身死后断灭。这个思想是很可怕的。如果我们没有来生,我们造善造恶完全没有意义了。那人生变成只有及时行乐,因为没有来生,你造善干什么?你就没有必要去断恶修善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拨无因果。波斯匿王把他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提出来:“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我现在亲近了佛陀也听闻了佛法,但是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结啊:到底有没有来生?到底什么是生命的真相?我还是有很多疑惑。希望佛陀能够为我去发挥、去证明这一念心不生灭的本性。不但是我有这种想法,今此法会大众,只要是还没有成就圣道的凡夫,都希望能够听闻这样的道理。这是波斯匿王听了前面两段的“开显见性”以后的感想,从外道断灭的思想的角度来请佛陀开示。子二、说示。分二:丑一、明身有迁变。丑二、明性无生灭。佛陀先回答波斯匿王的启请,然后再回答阿难尊者的启请。因为波斯匿王是显问,他是直接开口,所以佛陀对直接的部分先回答。我们看下一段。下一段等于是佛陀正式的开示。这一段当中分成两段:一、明身有迁变;二、明性无生灭。丑一、明身有迁变【第十五讲图三】我们看第一段的说明。身有迁变是说,这个色身是迁流变化的。在前面的“七处破妄”当中,佛陀破妄的态度是直接了当的,破除我们这一念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说是“觅心了不可得”。但是对心的变化、身心世界的这种生灭相,并没有讲得很清楚,只是直接把它破掉。这一段就讲得很详细了,对色身的这种迁流变化讲得很详细。好,我们看经文: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陀在开示之前,问波斯匿王一个问题说:“汝身现在”,我就就着你的色身来发明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我们讲“就路还家”,就着因缘来开显真理,借事显理。佛陀说,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波斯匿王,你认为你这一期生命的色身,是跟金刚一样常住不朽坏,还是终究会变坏、会死亡呢?波斯匿王回答说,我的理解,我认为我这一期的生命,终究会从变灭,最后死亡,最后消失掉。也就是说波斯匿王理解,有生必有死。即使我这个波斯匿王,有过去的福德力量,贵为国王,但是也很难避免这样的变化消灭。这个是波斯匿王的回答。那么,佛陀针对这样的回答,再进一步地加以开示。我们看下一段: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这时,佛陀进一步问说:波斯匿王啊,你现在的色身还存在,你怎么就知道会变灭呢?佛陀的意思是说,你波斯匿王根本就没有死亡的经验,你今生出生到现在,都没有死亡,都没有消失过,你怎么知道你的身体会消失呢?因为你没有这个经验嘛。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啊,我这个无常变坏之身,虽然我都没有死亡,都一直存在,从小到大、从大到老都没有消失,但是我可以用智慧来观察。我们讲一下这个智慧。智慧的观察有两种:一种是现量,就是亲证,亲自看到——圣人的心亲证真理,证到我空法空的真理。第二种是所谓的比量,我没有看到,但是我从一种理论上来推度。这以下的文,都是波斯匿王的一种比量,他那种观念上的智慧的推度。他说,我观察,我不是用眼睛,是用智慧观察。我观察我现前的色身有两种相貌:第一个,念念迁谢;第二个,新新不住。这是他对色身的理解。这一段经文,我们根据圆瑛法师的注解,他讲得比较好。我们先解释什么叫“新新不住”。新新不住,简单地讲,就是我们的色身是前后变化的。所以圆瑛法师说,前念的叫作旧,后念叫作新。你看你的色身,昨天的色身叫作旧,就是旧的你,今天的色身是新的你。就是我们的色身它会从旧而变成新,然后新的东西又变成旧,又变成另外一个新。这就是一种前后变化。第二个,它在变化当中,又念念地迁谢。这就是一种前后的相续。前面是讲变化相,这讲相续,就是前念既灭,后念即生。旧的一消失,新的马上产生。它不会产生断灭,它会有一种所谓的相续的相貌出来。,!波斯匿王对色身的观察,是通过比量的了解。他知道自己的色身是一个变化相,是相续相。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就像香火——你看那个香,你把这个香插上去,我们感觉这个香是不动,其实它是在变化。它慢慢地烧、慢慢地烧,渐渐地就把炭的部分给烧掉了。它是慢慢地趋向殒亡,最后消失掉。所以我肯定知道我的色身总有一天会消灭、会穷尽,不可能像金刚不坏的。佛陀印证,“如是”。就是你对色身的观察“念念迁谢,新新不住”,这样的一种变化相、相续相是正确的。佛陀下一段根据这样的判断再加以开示。我们看下一段:“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前面波斯匿王讲到他生命的一个相续变化,佛陀就要从这个相续变化当中作一个比较。佛陀说:大王啊,你现在的年龄已经慢慢地衰老(波斯匿王是跟佛陀同一天出生的。也就是说,他现在这个时候是六十二岁,佛陀也六十二岁。所以他的年龄已经衰老了)。那么你这个外貌,跟你孩童的时候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你说你这个变化,到底是越变越好,还是越变越坏呢?问这个问题,说变化是没有错,是怎么个变法呢?波斯匿王回答说:我的变化是这样子的,跟您老报告。我过去做孩子的时候,我的皮肤(这个“腠”就是纹理)非常的丰泽光润。慢慢地长大以后,血气非常地充满。诶,这就是变化了。从年轻到壮年。最后呢,如今颓龄,到了衰老的年龄。“迫于衰耄”,这个“迫”就是为光阴所逼迫。也就是说我们的改变,不是我们自己愿意的,是被光阴所逼迫,而变成了衰耄(六十岁叫衰,七十岁叫老,八十岁叫耄)。我现在已经到了六十二岁了,已经慢慢地达到了衰耄的年龄。达到这个年龄的身心世界是什么相貌呢?色身是:外表看起来已经是非常的干枯憔悴,没有像前面那么的丰泽光润;内在的精神也变得昏昧不清了。头发渐渐地白了,面皮渐渐地产生很多很多的皱纹。我在想,我再活也不会太久了。所以现在的身心世界,怎么能够跟年轻的时候比较呢?根据波斯匿王的描述,他的变化是从年轻的时候,变到强盛时期,再从强盛时期变成到衰老时期。他的身心世界是这样变化的。这样的变化是比较粗的。佛陀又继续地再追问。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惟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惟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这是把整个变化相,作出比较详细的说明。佛陀说:大王啊,你外表的色身、内在的精神的变化,应该不是突然间变化的吧?你说你现在慢慢老了,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应该不是突然产生的吧?波斯匿王说:是的,我身心世界的变化是“变化密移”,是由很多很多微细的小变化构成一个大变化。而这样的小变化,其实微细得我实在是没有感觉的。那个变化,就像古人常说的草里的冬瓜,你不见其大,但是它渐渐在长。你看那个冬瓜,今天看这么大,明天也这么大,其实它每一秒都在长大。这个变化是刹那刹那变化。所以我对这个变化,其实是很难感觉出来的。总而言之是由寒暑(寒暑就是一年一年,一年就一个寒暑)一年年地过去,慢慢地、慢慢地到了现在六十二岁。这样的很多很多的小变化,构成一个大变化。那么这一个变化是什么相貌呢?“何以故”,为什么是这么一个变化呢?他就回忆了。他说,我记得在二十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叫作年少,但我的容貌已经老于十岁了。就是二十岁跟十岁比,已经比较老了。三十岁又比二十更衰老。现在是六十二岁,再观察五十岁的时候,诶,五十岁还算是强壮。波斯匿王的结论是:人出生以后是一天一天地衰老。这里的衰老,是用十年来作一个判断。这以下再把它细分。世尊,我看到了这个微细的变化,这样一种衰老的迁变,所谓的殂落,这中间的迁流变化,前面只约着十年。假设让我很微细地根据智慧来观察,其实我们的变化,何止是一纪(一纪就是十二年,十二年就一纪)。不是十年,不是十二年,微细来说应该是一年一年在变化;也不止是一年一年在变化,应该是一个月一个月在变化;当然也不止一个月一个月,是每天,乃至于我把心静下来的时候,可以观察到我的身心世界是刹那刹那、念念之间都没有在停止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水流,它是动态的。所以我知道我的身心世界,从这个动态的变化,我感到我一天天地衰老。所以我得到一个结论:我有一天一定会死亡。这个是波斯匿王在佛陀的追问之下,把他整个生命的变化情况说出来。,!这段的经文,虽然是出自波斯匿王之口,但是得到佛陀的印证。这一段的因缘观,讲到两个观念,值得我们一提:一个是讲到诸行无常,一个是诸法无我。无常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个变化,从经文上来看,是刹那刹那的、念念之间的变化。比如你现在说:诶,我现在怎么样。其实你讲这个“我”,已经是前一刹那的“我”,现在的“我”又是一个新的“我”。所以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我们不是静态的,生命没有所谓的静态。除了真如本性以外,都在动,所有的因缘都在动。所以我们要觉悟,我们是活在一个变化的、动态的环境中。这叫诸行无常。第二个,诸法无我。这个是比较可怕的。它在变化的时候,你作不了主。你说:诶,我不要变化。不可能!当你出生的时候,你对你身心世界的变化作不了主。佛法的观念是这样:我们对今生是作不了主的,但是我们来生作得了主。你看佛法告诉我们要活在未来,因为来生可以创造,它还没有出现。但是今生的时候,那个业大概都成熟了,要变化,有限,非常有限。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因为你那个业造了,它在阿赖耶识当中,它就要释放出来。所以我们对今生是无我的,你很难主宰的。所以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蕅益大师说,这一段,如果我们好好地体会,能够产生出离心。因为佛教的苦谛,是从无常无我安立的。什么叫作苦谛呢?什么叫作生命的苦呢?是我们对于眼前的因缘没办法掌控。你看我们现在还不错啊,身体健康啊,今天中午还吃得到饭啊……但是问题点在于,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我们的有漏生命跟圣人有一个差别,就是:圣人的安乐是决定的安乐;我们凡夫的安乐是不决定的,现在会出现,明天就会消失了、破坏了,所谓的没有主宰性。所以,苦的意思就是不安稳。这个地方就说明了,从变化当中能够产生一个出离心。不过这个地方它也讲出了一个消息,其实我们的变化还有相续,生命的变化还会相续的。诸位有没有想到说,你来生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可以从这一段经文得到两个结论:第一个,我们来生跟今生会不一样,会变化;第二,变化当中也有一些相似点。其实我们把昨天跟今天比较,你就知道你的来生。你看,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是怎么样?变化了,但是也有几分相似。它那个变化是怎么样?它是有变化,但是又会相续。所以来生的我肯定跟今生不一样,但是有几分的相似,就像水流一样。你看这个水流流到后面,跟前面不一样,但是味道有几分相似。这个就是一个生命观。当然,这个地方,它所要强调的观念是无常变化,就是,色身是无常变化的。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对现前的因缘产生出离。丑二、明性无生灭【第十五讲图四】我们看第二段,明性无生灭。在变化当中,其实我们有一个不变化的,就是我们的见、闻、嗅、尝、觉、知这六根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好,我们看经文: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听完波斯匿王的报告以后,佛陀就问大王说:你能够如实地看到你的身心世界是迁流变化、永远不停止的,所以你能够得到一个结论:你的色身终将消灭。这是正确的。你进一步地也能够体会到,当你的色身消灭的时候,当你现在的色身在变化的时候,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不会变化的本性吗?你知道这个道理吗?波斯匿王说:我不知道。我只看到变化的相状,我没有看到不生灭的本性。这一部分我是没有看到的。佛陀说:你只看到生命的一部分,没有看到生命另外没有变化的部分。所以我现在就要开显,让你知道另一部分,这种不生不灭、不会变化的本性。佛陀从变化当中开显不变化。我们看佛陀有两段的开示。我们先看第一段。看经文:“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前面波斯匿王在描述他色身的变化的时候,佛陀都没有开口,只讲一个“如是”表示同意。但是因为波斯匿王看到的生命是一个局部的生命,看到变化的生命,没有看到一个不变化的生命,所以佛陀这个时候要点醒他,说:波斯匿王,你在几岁的时候就见到了恒河呢?你回忆一下你什么时候见到恒河。波斯匿王回忆说,我在三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就带着我去拜见耆婆天(耆婆天就是长寿天。印度习俗,小孩子到三岁的时候,一定要去拜见长寿天,来祈求生命的平安、快乐。虽然波斯匿王身为王族,他也不能避免这个习俗,所以他的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带他去拜见长寿天。在拜见长寿天的途中,他经过了恒河水)。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就告诉我说,这个就是恒河。所以我三岁的时候,我的眼睛或者说我的内心,就能够看到恒河,就能够感受到恒河的存在。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佛陀说:大王,正如你所说的。你前面说你这个色身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衰老于十岁,乃至于六十岁的时候,也衰老于五十岁。在一年一月一日,乃至于在念念之间,色身是迁流变化的。你三岁的时候见到恒河,到了你十三岁的时候见到恒河,经过了十年。这十年当中那个恒河的水,到底有没有什么变化?波斯匿王说,恒河的水,我十三岁去看它,就跟三岁的时候看它完全一样,都没有变化;乃至于到六十岁,我去看恒河的水,也都没有变化。我们加以说明。水有两种:第一个从外表来说,它的水质当然会变化。恒河水在印度叫作圣水,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到恒河去洗澡,就能够消业障,能够生天。所以很多人为了消业障,就整天去恒河洗澡,当然污垢越来越多了。水的水质越来越脏,越来越污黑,这个是变化了。但是那个湿性是没有变化的,身为水它永远是湿性的。你看我们讲地水火风,火永远是热性的,不管是大是小,它的体质是热性的。那么水本身呢?它的水质变化了,但是那个湿性是没有改变的。这是一个消息了。可见得在生命的变化当中,有些是不变化的。佛陀从这个地方已经透露一个消息出来了:水质改变,湿性没有变。所以我们看生命要看到两面性,看到它的作用的变化,还要看到它的体性是不变的。这是大乘佛法的双向思考。:()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我在群星有座城  不能死的路人甲炮灰  深山密窟  心淼归来:纳川的宠妻日常  剑开虚空  盗天仙途  结婚送盆小绿草  弃妻似锦  盗神戒传承者楚风闯都市  直男生涯惨遭滑铁卢  修仙:我真没想当舔狗!  百年后我依旧是团宠  独占病因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恃楚而娇:秋先生的心尖宠  系统情深:尤少,傅小姐又气跑了  重生当天断绝关系,我变身万亿富翁  万古最强神帝  怎么到我重生就被病娇识破  一人之下:我自红尘逍遥  

热门小说推荐
潜龙

潜龙

6远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有一天,他忽然成了龙,从此之后,他就开始牛逼起来本书已经上架,求订阅求评论求互动求推荐票求金钻求收藏!给我几分钟,让我们一起见证一个高中生的传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潜龙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

夜天子

夜天子

他世袭罔替,却非王侯他出身世家,却非高门。作为六扇门中的一个牢头儿,他本想老老实实把祖上传下来的这只铁饭碗一代代传承下去,却不想被一个神棍忽悠出了那一方小天地,这一去,便是一个太岁横空出世。他自诩义薄云天,为人四海,是个可以托妻献子的好朋友,可他所到之处,却是家有佳妇贵女者统统藏之深闺不敢示人他自称秉性纯良,与...

蜀山魔门正宗

蜀山魔门正宗

蜀山有玄门正宗,一家独大。主角修炼的是魔门正宗。群号紫云宫22117110。...

完美世界

完美世界

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弹指间天翻地覆。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

慕少,你老婆又重生了

慕少,你老婆又重生了

她死不瞑目,在江边守了三天三夜,来收尸的却不是她丈夫看着男人轻吻自己肿胀腐烂的尸体,她心中撼动不已,暗下许诺如果能重生,一定嫁给他!后来,她真的重生了,却成了他妹妹(⊙o⊙)慕容承说你再敢死给我看,我不介意变个态,和尸体洞房。她欲哭无泪,我滴哥!你早就变态了好么?!轻松搞笑,重口甜爽,可放心阅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