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相关链接
美国教育专家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出了他们应了解的消费常识:1~3岁能辨别不同硬币和纸币的价值;4岁能懂得不能见什么买什么;5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区别不同面值的一些钱;7岁能学会看简单的价目表;8岁能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上;9岁能自己安排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10岁懂得节约的意义;11岁知道从电视中了解有关的广告;12岁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常用术语等等。
带孩子走研究型学习之路
2006年04月12日13:52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不断地学习。因此,人们常说新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四大知识支柱。其中,在“学会求知”中提出了学习的新概念,即学会管理知识和提高处理信息能力,也就是倡导研究型学习。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非常支持她走研究型学习之路。女儿真正尝试着走这样的路是从高二暑假开始的。按说,对于一个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来说,哪里还有时间去做研究?把心思全用在功课上还怕不够呢。但是我却固执地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热爱学习,而不是过度学习。所以,我希望女儿能有机会研究她感兴趣的东西。
在一次外出讲学的路上,我遇到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特级教师韩军。他和我聊起了云舟网,说那是清华人为中学生办的研究型学习网。
我顿时兴奋起来,如果女儿参加云舟网活动,融入一个新的学习团体,不就进入了现代频道了吗?再说,女儿是网络高手,还有自己的网页呢。在韩军老师的推荐下,女儿成了清华云舟网的学员,并经常上网与师生们讨论问题。在新的领域,女儿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她在讨论中相继发表了一些评论,如《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而不是工具》、《文学是我们飞翔的翅膀》、《世俗如潮,诗魂何在》等等,并受到北京大学著名文学教授曹文轩先生的好评。然而,女儿仍感到落后于同龄人,总想突破自己。
这时,我给她提了个建议,希望她利用到日本民宿的机会,做一项调查研究,了解日本青少年某方面的真实情况,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写成研究报告。后来,女儿告诉我,她对我写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有不同看法,希望到日本青少年中做些调查,然后进行比较研究。我当即表示支持,并为女儿请了老师教她设计问卷和抽样方法。
我一直为女儿担心,如此复杂的社会调查技术,一个高二学生能够掌握得了吗?又是这么短促的时间,又是到外国去发放问题,会不会乱了套?但我很快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女儿充满自信地设计着问卷,甚至还轻松愉快。坦白地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主要是做策划、分析和写作、审稿,很少具体设计问卷。所以,我不能不对女儿刮目相看。
更让我欣慰的是女儿的感慨。当我赞扬她走上了研究型学习之路的时候,她的话让我思考。她说:“这就叫研究型学习啊?太有意思啦!如果天天这样学习,我们学生谁都不会厌学!”
经过一番奋斗,女儿写出了两万字的《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报告》,发表在2001年第3期《中国青年研究》杂志上。另外,她还写了9000字的长文,题为《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上。此文一出,引起强烈反响,《作家文摘》、《青岛晚报》、《海口晚报》及多家网站纷纷转载并讨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组,甚至来我们家中做专题讨论。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引导孩子走上研究型学习之路,实在是好处多多。女儿在研究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抽样原则、访谈、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看数据报告、查阅数据等,这些知识如果都在课堂上讲授,也许她会对那些枯燥的数字和方法感到厌倦,但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的题目,便有了内动力,做起来特别起劲。更奇妙的是,高三的那个寒假里,女儿既在补习功课,又要继续把研究做完,还出版了《成长悟语》一书,这也间接地缓解了高考的压力。
我想,《成长悟语》的出版是女儿成长中的一个坚实的脚印,是她走上研究型学习之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可能对她未来的选择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就足够了。
引导孩子走上研究型学习之路,真正懂得“求知”的学问,我的教育建议是:
研究题目最好由孩子自己选择。孩子的研究型学习应以趣味为主。应当允许并鼓励孩子自主选择研究题目,父母不要加入太多的意见,可以在孩子选择的前提下给些建议和帮助。研究题目没有大小好坏之分,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题目,父母都可以鼓励孩子试试。
给孩子提供一些实现课题研究的途径,但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也许孩子提出的课题研究项目有些不切实际,甚至异想天开,父母或教师不要斥责孩子,不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相反,应教会孩子一些做研究的方法,教他们如何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寻找资料,如何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何进行抽样调查,等等。父母如果指导不了,可以另请人指导,但目的只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千万不要帮孩子去做。
让孩子保持毅力,坚持到底。研究虽然是在趣味中进行,但要把研究真正做好,肯定要经历枯燥的阶段,这时候也是锻炼孩子毅力的重要机会,父母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研究型学习重在过程,不一定要有多么重大的成果。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夏令营
2006年04月12日13:5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夏令营曾经是最让孩子们心动的暑假生活,如今的夏令营却成了全社会都看不懂的万花筒。例如,2005年6月24日《北京青年报》发表《十天培养出“未来领袖”?》一文,批评上海“贵族夏令营”泛滥,“把本该充满天真活泼的夏令营,硬是赋上‘未来领袖高峰会’的头衔;让原本更适合足球、篮球的初中学生,非得‘拿模拿样’地学习怎样打高尔夫……夏令营所安排的各项活动,实在让人感觉太过‘急功近利’”。那么,夏令营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她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夏令营?
我与夏令营发生深刻的联系始于1993年。那一年3月,我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发表了《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一文,报道和分析了中日少年草原探险夏令营的一些现象。后来,我应邀将此文缩写为3000字的《夏令营中的较量》,被发行几百万册的《读者》转载,随即引发全国性的教育大讨论和大争论。其中,对夏令营现象的研讨,是中国教育界少有的举动。
专家们认为,夏令营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方式,以探险磨炼为内容的夏令营的出现,是一种积极可贵的发展和变革,应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还要分年龄层次,不能全变成探险或吃苦夏令营。《学与玩》杂志总编辑马光复主张,夏令营应当突出“玩”,就是要以“有趣”与“有益”的活动为主。北京市少年宫的全国优秀辅导员黄蕙认为,夏令营的成功经验在于群众性和教育性,她主张应当实体化即建立夏令营基地,并经常开展远足性的活动。她介绍说,足是健康的基石,足底有50块骨骼、60个关节、40条肌肉、200多条韧带。远足是锻炼强健的体魄、坚毅的意志的最佳方式。
翻开《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6卷第312页,关于夏令营的词条是这样写的:
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设施,目的在于使城市儿童熟悉户外生活。最早的夏令营约于1885年发祥于美国,当时人们由于都市化的日益发展引起各种返回自然的运动,于是产生了夏令营。夏令营的时间不等,从1~2周到8周左右;参加的儿童年龄在6~18岁之间。早期的夏令营强调兄弟式的友爱和简朴的生活,其后又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而各有其重
玩转现实游戏 天天,天天 像满足情人那样满足顾客 修仙之游戏命运-修仙游戏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生死狙击线 (综武侠同人)[综武侠]闻香识萧郎 武装哨兵 考试潜规则:舞弊人生 月亮与六便士 (静临同人)我在这里. 鹰神 幸福冲击波 如戏 何珞-婚房1给爱一个家(出版) 灵夜守门人 人河(沉梦集) 公主向前走 与"鬼"为邻 身不由己,腹黑情敌不好惹
石焱携功法修改器重生入九域玄幻世界,人族挣扎求生。九域世界以游戏形式发售面世。当有一日,两界融合,妖魔肆虐而来。石焱内测进入九域世界,这一日,游戏尚未发售,玩家尚未进入,妖魔尚未影响书友Q群371073565...
...
不牛逼不拉风的低端业余玩家甄浪,被班花拒绝后,偶然得到一块来历神秘的智能芯片。从此,一个游戏界的传奇诞生了。那神一样的操作妖一样的走位魔一样的意识,令无数高端玩家失声惊呼挂了吧?事实证明,甄浪注定是泡不到班花的男人。因为,千姿百态的系花院花校花,风情各异的美女老师女神主播,纷纷闯进了他的生活火爆...
中原武林大地北有天芳谱七朵名花,南有美人图十二美人!武林之中,侠女成风,我一出世,无一落空。皇帝本多情,情深意更浓,武林有南北,皇帝就是我。...
2o19云起华语文学征文大赛参赛作品胖喵儿死了,被一根鸡骨头卡死了!重生在了一个生了九个孙儿,盼孙女盼的眼睛都红了的阮家,瞬间成了阮家上下三代的团宠!胖喵儿笑眯眯,觉得这有奶奶宠,爸妈爱,哥哥护的小日子,真叫一个美滋滋哟。当然,如果没有某只躲在角落里,眼睛里放着绿光,死死盯着她的‘大灰狼’,那就更好了!某只‘大灰狼’冷笑一声上辈子没吃到,这辈子总要吃到的!胖喵儿へノ...
万人追更,火爆爽文农村小子偶然获得神农传承,从此一飞冲天,成为人中龙。带领大家走上一条致富路。...